买房选楼层这事,真不是看数字吉利那么简单——是踩过一楼墙皮潮得掉渣的坑,挨过顶楼夏天像捂在蒸笼里的苦,爬过老小区没电梯的五层楼,才摸出点实实在在的门道。
去年帮闺蜜挑洋房,她盯着一楼犯嘀咕:“会不会潮?会不会没隐私?”我直接拍板:“只要院子能上产权证,闭着眼冲!”现在她周末在院子里种番茄,藤爬满篱笆,晚上摆个小桌子切西瓜,连物业阿姨都凑过来问“你家院子咋这么香”——你说这都市里的小花园,比高层那窄窄的阳台香多少倍?
再说防潮,现在开发商精得很,底层要么做架空要么全屋铺防潮层,梅雨季我去她家,地面干干爽爽的,比我那高层中间户还不潮。
更省心的是她爸妈,每天搬个藤椅在院子里晒太阳,再也不用等电梯;孩子放学直接在院子里骑滑板,喊一嗓子就能听见,安全感拉满。
我哥住33层的32层,上次去他家吃火锅,站在落地窗前看江景,连对岸摩天轮的灯珠都能数清楚,关键是没顶楼的漏水隐患——他说刚住进去时还担心,结果三年了,屋顶连个水印都没有,反而比中间层安静,因为楼上没人踩地板。
更绝的是价格,比20层便宜5万,中介说现在客户问超高层,第一句就是“有次顶层吗?”,既有顶楼的视野,又不用担心理赔,这不就是性价比天花板?
我姨住11层的7层,上次小区停电,她拎着菜爬上去,说“也就喘两口,比我那住25层的邻居强多了”——关键是采光,楼间距50米,早上8点阳光就爬上阳台,晒被子不用抢位置。
夏天开窗有穿堂风,空调都省了几度电;我侄女每天站在阳台看楼下小朋友玩,喊一嗓子就能回应,比住高层有烟火气。
对了,物业还装了防尘纱窗,开窗通风也不用扫灰,你说是不是贴心?
我朋友更会玩,买了顶楼带阁楼,把阁楼改成猫咖风的工作室——斜屋顶装了天窗,早上阳光照进来,猫趴在窗台上打盹,她坐在电脑前写稿,说“比写字楼舒服一百倍”。
关键是开发商做了双层隔热,夏天她家用空调的时间比我还少;漏水?
不存在的,她那小区顶楼做了三层防水,物业每年还复查一次。
最香的是价格,比中间层便宜12%,省下的钱买了个投影,周末邀我们看电影,阁楼变成私人影院,连外卖小哥都愿意多送一杯奶茶。
再说老小区的4-5层,我妈住5层,之前嫌爬楼累,结果现在每天上下楼当锻炼,血压都稳了。
今年小区加装电梯,刚公示完,同户型的挂牌价就涨了8万——中介说,老小区的4-5层是“潜力股”,地段好,出门就是菜市场和小学,加装电梯后,比高层还方便。我妈说“早知道当年买两套”,你说是不是捡漏?
其实选楼层哪有什么标准答案?
有老人孩子就选带院子的一楼,想住得爽就选次顶层或带阁楼的顶楼,图升值就盯老小区的4-5层——毕竟房子是自己住的,舒服比什么都重要。
你家住哪层?
有没有踩过什么坑?
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能帮别人避个雷呢!
泰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